词条 谥法(謚法)
拼音 shì fǎ
注音 ㄕˋ ㄈㄚˇ
谥法是什么意思
按死者行迹立号之法,以表彰其行为事迹。始于周,废于秦,汉时又恢复其法,沿至清末始废。
书名。宋苏洵奉诏编定,四卷。取世传周公谥法以下诸书,删定考证,以成是书。
谥法的其它解释
谥法的造句
1、大众虽然知识没有读书人的高,但他们对于胡说的人们,却有一个谥法,绣花枕头。
2、举忠烈之庙于内,岂不近之昵爱也?焉有蔽聪昵爱,家范无制,而能垂法作程,宪章百度乎?谨按谥法,敬以直内,内而不肃,何以刑于外?宪者,法也。
3、清朝大张旗鼓地给明代崇祯帝、惠帝上尊谥及给大批明代臣民以专谥、通谥,是将谥法作为一种政治手段,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之心。
4、闻太古有号毋谥,中古有号,死而以行为谧。如此,则子议父,臣议君也,甚无谓,朕弗取焉。自今已来,除谥法。二世三世至于万世,传之无穷。
5、大众虽然知识没有读书人高,但他们对于胡说的人们,却有一个谥法“:绣虎雕龙。”。
6、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,以慰寒泉之思,辄与恭等案谥法,宜曰昭烈皇后。